【奋战海外二十载系列报道(一)】汗洒热土瓜达尔,树起中巴友谊新丰碑

发布时间: 2023-06-28     来源:

  

【奋战海外二十载系列报道(一)】汗洒热土瓜达尔,树起中巴友谊新丰碑

发布时间: 2023-06-28     来源:


瓜达尔港位于巴基斯坦南部城市卡拉奇以西约500公里,紧扼波斯湾咽喉,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作为中国迄今最大的援外工程之一,2002年3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深水港一期工程开工仪式上欣然题词:“努力建设瓜达尔深水港,再树中巴友谊新丰碑”。2002年5月10日,拥有21年船龄的“航浚1007”轮带着祖国的重托和广大干部职工的期望,载着30余名船员鸣笛启航,踏上了赴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施工的征程,拉开了中交水利公司征战海外市场二十年的序幕。

 

自力更生  不辱使命

一切为了援外工程

 

瓜达尔原本只是巴基斯坦西部俾路支省马克兰地区的一个小渔村,方圆百里荒无人烟,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恶劣。为防止恐怖袭击,确保中国工程人员的安全,巴方在港口施工区域建立了海陆空立体安全保卫体系,使施工现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变得封闭而艰苦。自2002年6月10日进点施工,到2004年12月提前4个月圆满完成一期工程施工,到2007年3月20日工程整体建成投用,先后在“航浚1007”轮参与瓜达尔深水港施工的57位同志,始终不辱使命、以苦为乐,抱着“一切为了援外工程,确保时间利用率,不该停的坚决不停”的信念,克服缺乏淡水、蔬菜造成的生理不适和内心深处难以排遣的寂寞,把对亲人的无限思念化作为中巴友谊添砖加瓦、努力工作的动力。

在瓜达尔港的5年,船长吴训英团结带领全船同志完成一期航道工程任务后,又主动留下来参与附加工程建设。他以船为家,狭小的船长室便是他的整个世界,每天工作到很晚,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还主动承担起日常疏浚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工作。他曾对领导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工程结束后上岸,到项目经理部的宿舍安安稳稳地睡上一整晚。”

轮机长丁海明参加瓜达尔港建设3年多时间里,在没有任何修理力量协助的情况下,组织轮机部人员对设备进行了约41次计79天的计划维修和每次利用加油、加水等补给性停工间隙的修理,保持和提高了设备的完好率,确保了施工生产的需要。轮机长周国清带领轮机班创造了月主机安全运行680小时的该船在瓜达尔港施工的纪录。

政委陈金法、张兆进抓好党支部建设,落实党员责任区,充分调动船舶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大管轮殷绍宁业务技术精、工作责任心强,在完成修船任务后,主动推迟回国公休,二话不说再次投入艰巨的调遣施工任务。电工周勋凭借过硬的技术帮助兄弟单位的施工船舶排除故障,在工地一时传为佳话。党员朱频、黄仕民带头钻进满是油污、窄小闷热的舱底堵漏,历经3个多小时排除发电机下污水舱水位不断增高的险情。马国宏、蒋如波离别新婚妻子投身援外工程,一干就是三年,从孩子出生到在电话里可以喊爸爸,始终没机会见孩子一面,吴训英、朱频、葛关根3位同志随船连续工作5年、大部分船员一期工程结束才轮换回国。这种事例在“航浚1007”轮上举不胜举。

正是“航浚1007”轮全体船员这种不辱使命的负责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使得他们扛起了累计疏浚土方800.66万立方米的工程量,船舶时间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创下了原中港集团同类施工船舶的最高纪录。原中交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时任中港集团瓜达尔港项目总经理孙子宇由衷地感慨道:“瓜达尔的海水为什么越来越咸了,因为它融入了中国建设者的汗水;中巴友谊为什么越来越深了,因为凝聚了瓜达尔港口工程这座新的丰碑。”

 

自主创新  攻坚克难

全力提升船舶效益

 

当时,瓜达尔地区生产资料供应匮乏,机械加工能力薄弱,没有任何船舶修理厂家,船舶不时遇到一些棘手问题。“航浚1007”轮船员们毫不畏惧、迎难而上,想方设法利用自身的技术和能力,因地制宜地解决,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也保证了施工顺利进行。

开工初期,“航浚1007”轮就遭遇了土质硬的难题,施工效率极低。在吴船长的带领下,船员们集思广益,自己动手改进施工机具,大胆对耙头进行技术改造,根据施工情况,灵活加减耙齿。经过反复摸索,终于获得了成功,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船上供设备冷却用的海水总管内壁等到处长满了贝壳类的海生物,冷却系统因此得了严重的“高血脂”,时常面临停工的困境。但要把长约80米、内径250毫米的海水总管全部拆卸、铲净安装并非易事,如果采用化学药剂浸泡,一时又无法购到。轮机长丁海明根据船上实际情况,制作了一套专用工具,向海水总管通入热蒸汽、淡水加以熏蒸、冲洗。采用此简便方法,只1天多的时间就把海水总管内部的贝壳杀死并脱离取出,简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大难题。

船舶柴油机增压器属专业性比较强的设备,维修技术要求高、费用贵,尤其是转子的动、静平衡试验需要专用设备进行,在国内一般都交由专业厂家进行保养,但在瓜达尔这只能是一种奢望。轮机部船员不畏艰难、勇挑重担,在没有任何修理经验和任何相关说明书、技术参数资料的情况下,边学边干、大胆尝试,自行设计缺少的专用工具。对增压器的拆解、清洁、部件更换、间隙调整、组装等各步骤进行仔细的分析,自主摸索出了一套有关增压器维修保养的工作流程。

施工期间,“航浚1007”轮左右主机的增压空气冷却器相继发生冷却管破裂,造成海水泄漏,冷却效果下降。经过几次的拆卸、试压、查漏、堵漏、安装、使用,仍有持续的破损出现,并因海水受热蒸发在冷却管表面形成大量的盐垢,造成增压空气通道堵塞、部分海水随空气进入柴油机燃烧腔,引发柴油机做功功率的下降和燃烧室部件的腐蚀损坏,且定购备件一时无法到位。于是船员们另辟蹊径,起用机舱底层的一舱室储存淡水,并新装了一台冷却器、水泵及管系等设备,将中冷器由海水冷却改为淡水冷却,克服了海水冷却产生的结垢、堵塞及燃烧室部件的腐蚀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耙头改造、海水总管内部的贝壳清除、增压器的自行保养修理、“中冷器”的改装等技术创新,使得“航浚1007”轮施工效率不断提升。在整个瓜达尔港工程建设中,“航浚1007”轮累计全体船员几乎修遍了除艉轴、螺旋桨外的所有设备,仅节约人工费就有94万美元,自此开创了中交水利公司在海外进行船舶扩大自修的传统。

 

精细精益  严格管理

树立海外不朽丰碑

 

针对工程工期紧、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施工环境复杂等特殊情况,“航浚1007”轮以“做好援外工程,打造疏浚品牌”为目标,内抓管理,通过确保安全、确保设备、确保质量、确保工期树立了该轮管理优良、善打硬仗的形象,将中交水利公司精细精益的优良传统发挥的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选择上航,就是选择放心”的品牌理念。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船舶安全工作尤其是参与援外工程建设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航浚1007”轮狠抓安全工作不放松,突出安全责任到位、制度措施到位、检查监督到位。通过签订安全承诺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班组、岗位和个人,“以自身保班组、以班组保船舶、以船舶保工期”,形成了人人关心安全,事事注意安全的良好氛围。联系实际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细化安全防护措施,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确保了船舶的安全施工。2005年9月初,大副杨国伟在对疏浚设备进行巡回检查时,发现左耙弯管架底脚有裂缝,及时采取了抢修措施,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凭借扎实到位的安全工作,“航浚1007”轮屡次夺得项目部立功竞赛流动红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巨大的工程量、紧迫的工期,如何使各类设备保持正常运转、使船舶有尽可能多的时间投入施工,无疑成为设备管理工作的重点。船员们在“巧”字上做文章,以现代设备管理理论为指导,对船舶推进系统、疏浚系统、辅助动力系统等直接影响施工和安全的设备,以预防维修并结合设备实际运行工况,采取循环维修保养措施;对船舶施工和安全不会产生影响的次要设备或低值设备,则采用事后维修的方式。见缝插针利用船舶加油、加水补给的停工间隙,进行维修保养工作;一旦出现故障,则安排人员不分昼夜倒班维修,全力以赴予以排除。严格执行机泵舱巡回检查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到勤看、勤听、勤摸、勤嗅,及时感知设备的运行情况。据统计,自2000年初至2005年4月底,“航浚1007”轮两台柴油机累计安全运行近20000小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施工生产。

“质量是企业和项目的生命”。在瓜达尔港施工过程中,“航浚1007”轮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按照ISO质量管理要求,抓好体系的运行与检查,严格把控工程施工质量。确保把其打造成优质工程。在实际施工中根据不同的施工区域,采用多种施工方法,来提高平整度,实行分块、分段包干考核,增强各班组的质量责任意识。2004年12月,“航浚1007”轮交出了在4.5千米进港航道内无任何浅点的一期航道竣工图,交通部和商务部质量检查组对航道疏浚工程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业主代表、时任瓜达尔港执行局主席阿克巴拉里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我对瓜达尔港工程非常满意,它完全可以与中国的盐田港和天津港相媲美。”这也包含了对“航浚1007”轮的赞誉。

2007年3月20日,瓜达尔港正式启用。在五年时间里,“航浚1007”轮全体船员以不辱使命的负责精神、勇挑重担的拼搏精神、保持本色的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团结一心、自力更生、吃苦耐劳、勇挑重担,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圆满完成了艰巨的施工任务,为将瓜达尔港打造为“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和“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的门户”作出了突出贡献,留下了中交水利公司在海外市场的首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