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50年·征文丨难忘奋斗岁月
我的父亲朱德鑫,1950年入职上海航道局,曾代表上海黄浦区两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的身影始终与上航二处(现更名为“中交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紧紧相依,他的经历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创业史,承载着公司发展的重要篇章。回首过往,父亲与公司携手奋进的岁月,再次在我眼前徐徐铺展。
1975年,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上海航道局为了拓展业务版图,布局新的发展方向,在宁波筹建第二航道工程处。时任上海航道局接力泵站党总支书记的父亲被委以重任,毅然放弃大城市舒适环境,来到宁波肩负起开拓使命。初到宁波,眼前的景象可谓一片荒芜。这里虽蕴藏着无限潜力,有着优良的港口资源与广阔的发展空间,可对公司而言,筹建工作一切都需从零起步。既无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当地也缺乏完备的基础设施。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父亲却毫无惧色,与一批同样满怀梦想与热忱的先遣队伍,迎着重重困难,踏上了艰辛的筹建之旅。
筹建工作千头万绪,当时航道局的核心业务涵盖航道疏浚、整治与围堰吹填,而航道疏浚工作至关重要。筹建初期,需要寻找合适的位置建设码头、厂房和住宅等。父亲带着团队成员,穿梭在宁波的大街小巷、建设工地、四处打听,并与地方政府多方协调。最终,选择在宁波孔浦和镇海城关建设可供船舶停靠的码头,同时选址完成了工作和宿舍用房的建设。紧接着,便是搭建施工队伍,父亲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招募技术工人与专业人才。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传播不畅,招募工作困难重重。但父亲不辞辛劳,深入基层,首批招募员工100多名。父亲深知,一支优秀的技术工人队伍是工程发展的根基。因此,在队伍组建过程中,他格外重视对技术工人的培训,积极向上级争取培训资源,邀请行业专家授课最新的技术知识,分享实践经验,全面提升技术工人的专业技能。同时,父亲鼓励技术工人们在实际工作中相互交流、切磋技艺。在他的努力下,一批又一批技术精湛的工人脱颖而出,为后续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父亲和团队同事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克服了初期的艰难,各项筹备工作得以有序推进。
筹建完成后,公司承接的首个重大项目,便是宁波甬江段的航道疏浚工程。该项目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技术难度高。面对这些挑战,父亲和他的团队没有丝毫退缩,日夜钻研,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恶劣天气频繁来袭,强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给工程进度带来极大阻碍。但父亲始终坚守一线,并不断激励大家。在他的鼓舞下,团队齐心协力,改进施工工艺,最终在重重困难下按时完成项目。新疏浚的航道大幅提升了港口的通航能力,为宁波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公司也凭借这个项目,在宁波市场树立起良好口碑,站稳了脚跟。之后,他带领着这支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队伍在宁波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为公司在宁波及周边地区的持续发展筑牢根基,公司在宁波的业务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成为当地航道建设领域的重要力量。
受父亲的影响,我毕业后放弃去部队的大好机会,毫不犹豫地加入公司,从基层岗位做起,在工作中深切体会到父亲当年开拓市场的艰辛,也更加明白团队协作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也积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的兄弟姐妹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传承着父亲的敬业精神与对公司的热爱,为航道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如今,父亲已过世多年,本人也已退休,我们父子两代人共同见证了中交水利从一个区域性的航道建设单位,逐步发展成为在国内外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
公司50周年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像父亲这样的开拓者们的拼搏与奉献,也离不开众多员工家庭的支持与传承。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为父亲感到无比自豪,也衷心祝愿中交水利在未来的征程中,继续乘风破浪,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