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50年·回望④丨航浚1003轮的引入
1984年5月,上航局调拨航浚1003轮入上航二处。该船设计疏浚舱容量为1500立方米,总长84.18米,总吨位2880.38吨,总功率为4033.4千瓦,造价1840万元,是上航二处首艘自航耙吸式挖泥船,也是当时浙江省内唯一一条高效率、大功率的疏浚施工船舶。
该船于1983年1月由天津新河船厂建造出厂,但受当时造船技术和社会环境所限,建造周期长达10年之久。出厂后因故障不断,长期停泊在上航局朱家浜码头,被戏称为“老锚船”。1984年上航局由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开始全局核算成本。当时上航二处只有一些老旧施工船舶,经济效益差,急需添置新的施工装备。通过多方努力,终于争取到被局内其他单位都“拒之门外”的航浚1003轮。到上航二处后,航浚1003轮在甬江航道进行试挖,一年内仅艉轴漏油就进厂修理6次。即使如此,上航二处仍将其视为“宝贝疙瘩”,进行了艉轴密封装置、泥泵弹性联轴器等一系列技术改造,并加强科学管理,逐步提升了施工效率,由此开启了公司创利大户的征程。
从1984年到1999年间,航浚1003轮作为上航二处唯一一艘自航耙吸挖泥船,除了承担甬江航道疏浚维护任务外,按照“立足宁波面向全国”的经营方针征战南北,积极参与营口鲅鱼圈港区、旅顺军港、京唐港、山东龙口港、石臼港等北方疏浚项目,进军广东汕头、湛江、广西防城港等南方市场;参建南京扬子石化航道、长江口深水航道等长江治理工程,在公司早期的市场开拓中立下汗马功劳。
航浚1003轮作为公司耙吸挖泥船高级船员的“黄埔军校”,在1999年三艘新的自航耙吸挖泥船入列后,为各条船舶输送了大量的船舶管理和操作人才。2002年起,公司以航浚1003轮为试点研发的国家“十五”重大技术装备项目——耙吸挖泥船计算机辅助疏浚决策系统,在全国疏浚船舶进行推广应用。该科研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航海科技一等奖。直至今天,航浚1003轮依然承担着甬江航道——京杭大运河浙东出海通道的常年维护性疏浚保障任务,为公司改革发展和创利创效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