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50年·回望①丨启航甬江畔

发布时间: 2025-04-21     来源:

上世纪70年代,上航局积极响应周恩来总理“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大建港号召,规划在宁波、连云港等地分别设立局属基层单位。经过前期筹备,1975年6月26日,交通部批准首先筹建宁波第二航道工程处,负责镇海建港任务及温州、海门港和舟山地区协作任务。至此,交通部上海航道局第二航道工程处正式成立。

上航二处成立之初,交通部批复筹建孔浦基地,1977年底批准建立镇海疏浚基地。两个基地均采用边建设、边施工、边投入使用的方式,直至80年代初才全部完成。1984年上航二处机关由孔浦搬迁至镇海。

建处之初,处属员工通过上航局派遣、浙江属地招工、外省调入、退伍军人分配、院校毕业分配等方式,相继从全国各地来到宁波。全体干部职工白手起家,艰苦创业,面对极其匮乏的物质条件,顶烈日、迎寒风,既是设计员,又是施工员,既当装卸工,又当搬运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历经磨难与奋斗,完成基地建设。建成的上航二处镇海疏浚基地(八十年代)

与此同时,上航二处参与宁波镇海新港区的建设。在上航局的指挥下,第一期按通航5000吨级船舶停靠的需要,于1975年6月起,相继调配1500m³自航耙吸挖泥船、500m³链斗船、2m³抓斗挖泥船、1000m³吹泥船以及配套拖驳施工,至1976年9月完成疏浚任务。第二期施工于1978年3月至12月完成,疏浚工程量为设计工程量的143.8%。

1980年11月4日上午10时,镇海煤码头迎来了首艘万吨级煤轮“红旗110 号”轮,标志着宁波港乃至浙江省结束了没有万吨级码头的历史。从此,宁波港船舶的靠泊能力由千吨级上升到万吨级,也从内河港走向了河口港。镇海港区今昔对比图